说到杜甫在我国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他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,被世人尊为“诗圣,但很多人并不了解杜甫的生平,并不知道杜甫个人经历是怎样的。那么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杜甫的简介资料介绍,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历史上的伟大诗人。
杜甫的简介资料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
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,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。但其官场不得志,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。乾元二年(759年)杜甫弃官入川,虽然躲避了战乱,生活相对安定,但仍然心系苍生,胸怀国事。
宝应元年(762年)冬,杜甫乘船出四川成都,2年后到达衡州(今湖南衡阳),再经岳阳、长沙,于广德元年(763年)春到达夔州(今重庆奉节县)。然后再沿长江东下,开始了他生平最后一段漂泊西南的旅程。
杜甫晚年漂泊在湖南一带,病饿而死。杜甫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和心理负担,继续为维护唐王朝的稳定和发展而努力。他把自己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全部注入到诗歌中。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,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,从其名作《饮中八仙歌》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他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
杜甫的诗歌在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被称为“诗史”,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,被称为“诗史上的转折点”。杜甫的诗歌具有多样化的风格,从“诗史”的角度来看,他的诗歌在语言上具有质朴生动的特点,他的诗歌注重炼字炼句,注重实践实用,讲求对仗和韵律和音乐性。从内容上来看,杜甫的诗歌反映了他对时代社会的深刻关注,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人民的深情关怀,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文化文学的深刻关注,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性。
杜甫的代表作有《登高》、《春望》、《北征》、《三吏》、《三别》等,其中以《登高》最为著名,被称为“诗史上的扛鼎之作”,它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,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景,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感慨和思乡之情,语言精练,格调清新,被誉为“杜甫七律第一”。除了《登高》之外,杜甫的代表作还有《春望》、《北征》、《三吏》、《三别》等,其中以《春望》最为著名,它是杜甫在长安陷落后所作,全诗描绘了长安城破后的景象,语言华丽,格调沉郁,被称为“杜甫长篇第一”。
免责声明:本网页内容搜集于网络,旨在传播百科知识,若出现侵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处理。